Posted in

能力三个关键:执行力、认知力、心力!

人的能力分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在人的一生不同阶段逐渐出现。

它们分别是:执行力、认知力、心力。

论重要程度,三种力都很重要,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 执行力:是告诉人应该怎么做,
  • 认知力:是告诉人事物运转和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 心力:是告诉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是什么。

接下来一一讲述这三个力中蕴含的能量和智慧,

执行力

执行力这个词大家可能再熟悉不过,

小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要听话,

进入社会后,企业中首先看重的是有执行力的新人。

事实就是如此,在人发展的初期要具备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是人的立足之本。

当一个人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时候,听不懂太多深刻的道理,而是需要一些务实的,明确的行为,去教导或帮助人去成长。

在初级阶段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搞明白,要把礼义廉耻、原则习惯树立好。所以在小的时候就学习到很多帮助我们建立原则和良好习惯的思想教育,

比如说《论语》,论语当中并没有非常深刻奥妙的道理,大多都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自己的变得更好,讲的是行为准则。

就像“温故而知新”,告诉人要不断复习重复会有新的收获;

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人要保持谦虚好学;

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论语》的内容,除论语外,其它的四书五经等儒家思想也多数是向人传递一系列行为准则。

因为行为准则好理解,容易执行,

并且在人发展的初期尤为重要。

除了这些大作之外你会发现很多家族中会有《家训》,家训中也多数是行为准则,要求家族孩童从小学习并遵守。

人掌握准则后会拥有一个很好的立足之本,初心要正,为人要正直,这样的话才不会在社会上走弯路。

这就是人第一阶段需要掌握的力,叫做执行力,

拥有原则,拥有一个良好的初心,开始上路。

认知力

执行力是量的积累,当开始拥有认知力的时候是质的改变。

因为认知力的提升使你不再只是关注表面发生的事情,而是能够看到事情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当人能够看到背后规律和逻辑之后,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直击关键。

《道德经》中传递的就是关于提升认知力的智慧,里边的每句话都需要去理解、去领悟,当领悟之后,其中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就像讲解人性的书籍和概念,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并没有告诉你事情应该如何去做,但它告诉你人产生行为与他的需求层次有关。

执行力解决的该做什么的原因,认知力则能够回答为什么这么做。

拥有高维的认知力不仅能够明确为什么,而且还能够随着你认知力的提升看到事物变化的方向,从而做到顺势而为。

认知力是“道”,执行力是“术”,术是技术和方法,道是逻辑和规律,术是由道拓展而来,这就是无形生有形的道理。

道德经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知识和技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努力,而学习道理和智慧则会越学越少。

随着认知力的提升,人的主观成见会越来越少,大道相通,大道至简。

当认知力建立成熟的增长节奏后,我们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呢?

心力

心力是这三个力中的核心,

心力越强,人的内心就越强大,面对任何事情都能淡定、从容。

所谓心生万法,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比掌握再多的技巧和逻辑更加重要。

如果说认知力是道家,锻炼我们看到事情背后的逻辑和规律;那么心力就是佛教,教会我们看到真相的能力,让人拥有非凡的勇气与魄力。

佛教让人放下执念,不要着相,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佛教讲,一切都是幻影和泡沫,都是人心所捏造出来的。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的内心不应该被具体的观念、事物、情感所吸引或困惑,

比如地位、名誉、情感等,这样人将会拥有一个明朗、自由、无限制的心。

所以会发现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看到其大量的优点并忽视缺点,讨厌时则相反,所以很多爱情走向婚姻变成悲剧就是因为当初被情感所迷惑。

《心经》中还有一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怖”。

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对某些东西过度执着和牵挂,从而对失去或者得不到产生恐惧。

心力弱的人追求圆满,

心力强的人无时无刻都是圆满的状态。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世界没有自己固定的样子,

你的内心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世界更像一面大镜子,把人的内心的缺失、欲望、恐惧等情绪映射出来,让人能够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但是人们往往错把镜子中的人当成别人。

拥有强大且圆满的内心,比掌握再多的技术手段都重要。

心力提升的下个阶段是什么呢?

答案是:执行力。

六祖慧能:

“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

不要说先禅定再产生智慧,还是先产生智慧再禅定,两者各不相同。

在慧中定,在定中慧;

在知中行,在行中知;

这就是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中的“知”并不是浮于表面的知道,

而是深度领悟后的真知。

就像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很多人会背这句话,也知道什么意思,

但是却很少人具备谦卑好学的行动力。

真知需要刻意去练习,让知和行同时发生。